一、统治者僵化
虽说封建社会普遍采取郡县制,官员任免主要采用推荐制、科举制,但千百年来,能得到地方官员举荐(孝廉)、读书参加科举的人,都不是普通农民能办到的。说来说去,能当上官的,都是身家颇丰的地主。一般农户要培养一个读书人,基本上要耗尽三代积蓄,普通人逆袭太难了。
各级官员总在一个小圈子里绕来绕去,两三百年过去,官僚体制严重僵化,逐渐脱离社会底层,不满的人慢慢就多了,当愤恨累积到一定程度,就会有大量的百姓起义,起来推翻旧王朝,建立新王朝。
二、统治者腐败
僵化的体制必然会导致腐败,家族利益盘根错节,当皇帝也制止不了、根除不了的时候,往往就到了王朝末年。古人歌颂清官,比方说包青天、海青天,为什么要歌颂他们呢?说到底,还是清廉官员太少了!
东林党的名气很大,名声也很好,可是内部超级巨腐也很多;更要命的是,他们打着国家的名义,不断增加百姓的负担,而对于他们自己的家族代表江南富贾,确是停税减税。官员中的清流尚且如此,其他腐败程度就更严重了。
底层腐败,容易引起百姓反感,激化社会矛盾;高层腐败,往往能牵连一大串,危害更大;更严重的是,这些人吃里爬外,为了私利,私通敌对势力,加速王朝衰败。
军队官员腐败就更危险了,毕竟一支腐败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。
三、土地兼并严重
封建社会,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,随着统治体系的僵化、腐败,土地的兼并就会更严重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明朝徐阶打倒严嵩的理由就是他很腐败,可是严嵩当政后,自己家里也积累了非常多的土地,可见那年头,多购土地已经成了各级官员的目标了。
翻看历代史料,每到王朝末年,总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候。广大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,也就是他们揭竿而起的时候。
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,封建王朝一般维持两百多年就崩溃了。